[译苑雅集Vol. 53]AI时代的运营范式:为什么初创公司将在这场转型中跑赢巨头
本文深入探讨了AI平台转型下的公司竞争格局,指出传统企业虽具备资源优势,却因组织僵化难以适应新范式。而初创公司通过率先采用AI驱动的全新运营模式,在产品开发、市场拓展、客户支持等各方面全面提速,形成显著优势。真正的胜负不在于模型本身,而在于整个公司是否因AI而重构运行方式。
作者:Jamin Ball
日期:2025年08月01日
原文:
每一次平台变革都会引发一个老问题:最终是传统巨头胜出,还是由初创公司接管战局?
从某些方面看,传统公司确实占据优势。他们拥有稳固的客户关系、广泛的分销网络、强大的品牌影响力,以及对现有平台的深度集成。但他们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:经典的“创新者困境”固然是一个方面,但更关键的是,他们很难真正转变为全新的运营模式。他们有人力包袱、流程负担、政治博弈、各种委员会等等,一切都为上一个时代的范式而优化,却不适应下一个时代范式。
而这,正是初创公司能(并且常常)胜出的地方。
他们的优势不只是更灵活、写代码更快、能第一时间拥抱新技术。真正关键的是,每次技术代际更替,都会催生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,而初创公司往往能最早采用。正是这种日常运营方式的根本变化,最终带来了指数级的产出、更高的执行速度,以及更大的增长空间。
SaaS 革命时就是这样。传统的本地部署软件公司依赖地推销售——全国飞来飞去,陪客户吃饭、带 CIO 去看球。SaaS 初创公司则完全反过来:他们搞远程销售、用数字广告驱动需求,优化自助转化漏斗。这不仅是产品模式的变化,更是一整套打法的更迭。而那些更早转向新范式的公司,远远甩开了那些抱守旧章的竞争者。
我们正在见证同样的事情在 AI 时代再次上演。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,是因为刷到一条 X(推特)上的讨论串,引发了我的兴趣,然后又看到 Anthropic 的一篇论文,讲他们如何使用 Claude Code。下面是一些关于 Claude Code 在增长营销中应用的节选:
试想一下,有两家公司:A公司还在用“老办法”做增长营销,而B公司已经用上了新方式。A公司拿什么竞争?再把这种对比推广到整个组织的每一层、每一个部门,会发生什么?
这优势并不仅仅是“我们用了更强的模型”或者“我们做了个更聪明的聊天机器人”。真正的差距在于:一家因为 AI 而以全新方式运转的公司。AI 渗透进组织的每一个角落,不是外挂,而是组织肌肉记忆的一部分。
这意味着,工程师借助 AI 搭档写代码,速度更快;GTM(市场与销售)团队用 AI agent 做账号准备和个性化触达;预测由 AI 自动生成;客服实现自动化;所有内部工具默认内置 copilots。整个公司不是靠加班加点提速,而是靠全新的运行机制自然提速。
而这,正是大多数传统企业忽视的关键。他们把 AI 当成一个产品功能,而真正的价值在于重构整个运营模式。但这件事极难做到,因为组织架构僵化,内部政治根深蒂固。真正的“打法升级”,就在这里。而这才是真正的胜势所在。
对于初创公司来说,如果你不采用这套新玩法,你的运营节奏根本对不上。这才是你的真正优势!相对而言,去招聘那些精通旧时代打法的“行业老兵”,反而可能不再那么重要了。Keith Rabois 本周二的那条推文说得很对: